English

“里应外合”骨折愈合

2000-02-21 来源:光明日报 张梅珍 庄海红 我有话说

31岁的黑龙江农民李文学,1997年因车祸致左腿股骨干骨折,两年多来做了3次手术,但伤骨一直没有愈合,形成“骨不连”状态,不能行走,十分痛苦。后来他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治疗。X光片显示:患者骨折断端骨质已被吸收,出现5毫米宽的缝隙,但断骨对位对线尚好,内固定较稳定。骨科中心李亚非博士没有为患者动刀,而是用“里应外合”法进行治疗。他先从患者体内抽出15毫升红骨髓,再配上骨生长因子,混合均匀后经皮下回注到患者骨断端。一个月后,X光片上出现毛毛绒绒的骨痂。李亚非又为患者重复注射治疗一次,两个月后拍片观察,骨痂增多增厚。三个月后,患者可以拄拐走路了。

治疗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,是当今世界医学界的一大难题,也是众多学者苦苦探求的课题。据统计,相当部分骨折病人会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,俗称“骨不连”。由于骨断端不愈合,瘢痕组织乘“隙”而入,断裂间隙逐渐加大,造成功能丧失和疼痛。治疗骨不连常用的方法是手术切除瘢痕并植骨,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多种原因,新植入的骨头往往全部被“吃掉”,形成“手术—不愈合—再手术—再不愈合”的恶性循环。

九十年代初,李博士在导师胡蕴玉教授指导下,瞄准国际医学前沿,进行骨修复研究,研制出具有高度诱导活性的“骨生长因子”,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。在此基础上,1998年他根据骨髓细胞可在某些肽类骨生长因子诱导下转化为成骨细胞,具有成骨作用的理论,采用体内的红骨髓和外界的骨生长因子联合作用,形成“里应外合”的优势,从而改善骨折端成骨细胞数量少、活性不足、血运不良状况,迫使骨折愈合。这项课题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。

此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,具有明显优点:第一对于骨折端稳定的病人,可直接注射,免除患者再次动刀之苦,而且损伤小,恢复快,花费少;第二对于骨折端不稳定,有严重成角旋转、短缩、畸形或缺损而必须做手术者,术后早期注射,可促进骨痂生长,预防“骨不连”现象。经过对临床100多例难治性“骨不连”病人(病史最长5年,手术最多5次)的观察,骨折全部治愈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